游客发表

最孤單的動物園大象

发帖时间:2025-11-02 20:22:22

   晴光(Sunny)已經單獨生活在石川動物園(Ishikawa Zoological Garden)長達28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晴光(Sunny)已經單獨生活在石川動物園(Ishikawa Zoological Garden)長達28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富子(ふこ)在長野市茶臼山動物園(Nagano Chausuyama Zoo)過了九年孓然一「象」的日子。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富子(ふこ)在長野市茶臼山動物園(Nagano Chausuyama Zoo)過了九年孓然一「象」的日子。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姬子(ひめこ)在姬路市立動物園(Himeji City Zoo)獨自度過了23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姬子(ひめこ)在姬路市立動物園(Himeji City Zoo)獨自度過了23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輝(てる)孤單地在甲府市的雪公園(Yuki Park)待了17年之久。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輝(てる)孤單地在甲府市的雪公園(Yuki Park)待了17年之久。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宮子(みやこ)在宇都宮動物園(Utsunomiya Zoo)孤身長達44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宮子(みやこ)在宇都宮動物園(Utsunomiya Zoo)孤身長達44年。 PHOTOGRAPH BY ELEPHANTS IN JAPA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Jani Actman 編譯:曾柏諺):2015年一頭名為花子的大象受到關注,而在日本上有許多如她一般孤立在動物園中的大象。
宮古(Miyako)是一頭雌亞洲象。當時僅六個月大的宮古自44年前抵達離東京不遠的宇都宮動物園(Utsunomiya Zoo)後便獨自生活至今。英國牛津的保育生物學家暨大象專家──凱斯.琳賽(Keith Lindsay)描述,她就安置在園區遊樂園旁的小混凝土圍牆裏。
「她在這裏耗盡終生。既沒有其他大象,也沒有活動空間。」琳賽說道。
實際上林賽在今年稍早便已經觀察過宮古了。他花上兩周造訪15家動物園,認為將大象單獨飼養在日本是主流現象。而在世界大象日的前夕,他也在新發表的研究中總結了動物與其飼育環境的情況。
該份報告提到,有五隻大象孤老終身;八隻大象在伴侶死亡或被移走之後,亦踽踽獨行;其中有一隻雖然與原先的伴侶重逢,卻又個別被圈養在不同的圍欄裏。琳賽說:「這些大象基本上都罹患思覺失調,有些案例極度渴望與人互動,有些案例卻又對人不理不睬。」
促成琳賽這趟日本行的催化劑是一頭他從未謀麵、名為花子的母象。花子孤身繭居在東京井之頭自然文化園(Inokashira Park Zoo)超過60年,而在2015年的秋季,遊曆動物園的部落客中川浦(Ulara Nakagawa)撰文分享了花子的故事,隨即引發大眾關注;同時中川浦起草的請願書也希望能將花子回歸到泰國的保護區,也是花子的故鄉。
中川寫道:「在狹小、沉悶的水泥圍欄中,環境的不適與無聊共伴著孤寂,它無生氣地站在那裏成了一座小雕像。」
請願書獲得了47萬份聯署,而其他有關花子困境的故事也在網路上瘋傳。不過動物園方認為要移動一隻年老的大象風險實在太大。就在幾個月後,這頭世界上最孤單的大象以69歲之齡辭世。
對中川來說,花子的死象征著在日本動物園這些形單影隻的大象身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她憤慨地與致力於動物保護的加拿大非營利組織──動物園體檢(Zoocheck)合作,並展開一項稱之為留日之象(Elephants in Japan)的草根運動。中川也邀請琳賽再次檢閱這些高社會性且聰明的動物,究竟在日本這些缺乏豢養標準的動物園中過得如如何?
中川表示:「這項新運動是為了紀念花子,確保其他在日本的大象再也不會遭受與他一樣的苦難。」當采訪問及為何圈養大象的國家不知凡幾,而她卻選擇檢視日本而非其他地方時,中川解釋道:「總得要從某個地方先開始。」
包含宮子在內,琳賽觀察到多達14隻的獨居象生活在過小的圍欄,以及缺乏刺激的環境,這樣的條件都未滿足他所製定的飼育標準。
「不過,」琳賽說「在這之中宮子的際遇尤其令人心碎。」他注意到它會在圍欄裏來回走動、重複地啃咬鐵柵欄──這些行為明顯源自於精神壓力。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他說。
宮子艱苦的「象」生與在野外的亞洲象相比可有天壤之別。在野外,雌象們會組成多達50頭象的親密團體;通常雄象一旦性成熟之後,會與其他雄象結夥離開原生象群。即便大象沒有與好哥兒們一同廝混,研究顯示它們仍能記得彼此,並且能藉由氣味與叫聲遠距離溝通。
雖然並沒有參與此次《留日之象》運動,不過致力於圈養動物福利議題的非營利組織──《野生福利》(Wild Welfare)的喬治娜.艾倫(Georgina Allen)表示:「我們關切對任何大象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動物福利議題──社交。」
除了需要同伴以外,亞洲象對空間的需求也不容忽視,起碼需要520平方公裏來覓食與求偶;而素來聰明的它們,不僅能展現哀悼、享受與憤怒等情緒,更有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時刻──好比以一張梯凳解決構不著食物的難題。
動物福利倡議者解釋道,大象的智能反而使得它們被圈養在沉悶的環境時,處境更加不利。雖然宮子的情況已經非常淒涼,不過它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悲慘的例子。
琳賽還發現:
1.輝(てる),一頭從2000年被圈養在甲府市遊亀公園附屬動物園(Yuki Park Zoo)至今的亞洲象。 38歲的它活在沒有任何一點變化的戶外水泥圍欄裏,不斷搖頭晃腦地重複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
2.姬子(ひめこ),一頭從1994年就一直與世隔絕在姬路市立動物園(Himeji City Zoo)的40歲亞洲象,一天有18小時被強迫在室內表演給遊客觀賞。琳賽注意到它會長時間地搖晃,還有正站在自己的尿液當中。
3.泉(いずみ),在琳賽於桐生岡動物園(Kiryugaoka Zoo)見過她沒多久後,以62歲之齡撒手「象」寰。它從1964年就單獨圈養在狹小陰暗的室內圍欄中,而戶外空間則是完全沒有遮蔭。
琳賽認為,在14間動物園之中隻有4間有在改善,意指他們最起碼願意嚐試增一些創新特點,好比擴大空間與加強其他地方;而其餘動物園則未達標準,從1950年代起就沒有要更新圈養欄舍的意願。
報告中也記載,大部分的動物園協會都同意大象是該需要足夠的空間來活動、覓食以及與其他大象互動。具有公信力的美國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已經發展出一套飼養大象的準則,建議群養時母象群不應低於三頭、公象群不應低於兩頭,或者雌雄混養時總計高於三頭大象。
麵對大象複雜的需求,有些動物園質疑是否真能完全圈養大象?報告指出,起碼有4間動物園已經關閉大象展覽,或者表示出相關意願。
然而根據琳賽表示,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Japanese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尚未製定出最佳規範,也沒有定期監管動物園確保滿足動物福利需求。 (至截稿前為止,日本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的行政負責人尚未對評論的要求做出回應。)
琳賽希望日本發展出相類的準則。短期內他希望能敦促動物園將那些孤單的大象,在健康許可的情況下搬遷到至少能與其他大象社交的場域──或許還能在泥漿裏消磨時間、交纏彼此的象鼻、在水池裏潑水。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